人民日报观点:建立一体化发展协调机制

时间: 2024-06-17 02:16:39 |   作者: 伺服系统

技术数据

  从经济发展规律来看,都市圈是中国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全球化、市场化和政策引导的多重影响下,我国都市圈发展呈现新的趋势: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国家级都市圈竞争力逐渐增强,加快融入全球城市网络体系;中西部一些交通枢纽地区的城市群逐步形成。《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005-2020年)》提出了三大都市连绵区和13个都市圈,大体上勾勒出中国都市圈体系的骨架。借鉴国外成熟都市圈的发展经验对推动我国城市群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都市圈发展的主导作用。都市圈应该是在经济发展规律和市场机制作用下城镇化自然演进的结果,而非人为捏合,也不是一种在任何地方、任何自然地理条件都适合的城镇化布局模式。在一些欠发达地区,城市各自的功能、产业以及人口向外蔓延的程度尚未达到城市群的发展阶段,过早规划都市圈,将会带来土地、资金等方面的浪费,并不能发挥城市间各自的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不利于规模经济和区域竞争力的提升。

  第二,以政府为辅助引导都市圈协调发展。美国的十大都市圈处于沿海或五大湖地区,在分布上比较均匀,形成了辐射内陆的均衡发展动力源。同时,成立跨行政区的协调组织或都市圈区域政府,建立健全都市圈内部的有效协调机制,将有利于保障圈内各城市间的交流与合作。

  第三,引导形成完善的城市分工协作体系。都市圈内各城市产业分工格局是各城市适应全球、国家或区域内外部环境变化,在彼此的竞争中形成和调整的。在形成都市圈内部优势互补、合理分工、协调发展的产业分工体系过程中,核心城市以其科技、资本和产业的优势,在产业结构调整中通常起着先导作用。核心城市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强了实力,加固了地位,也使周围地区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相反,如果核心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缓慢,与都市圈区域产业层次不能拉开,竞争大于合作,产业将出现同构现象,城市群区域就难以形成合理高效的产业分工体系。

  最后,加强都市圈区域一体化的建设。都市圈区域一体化建设不仅体现在基础设施方面,更涉及到一体化的规划、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生态环境治理、区域补偿体制等诸多方面。必须不断探索和完善区域内不同城市政府间以及社会组织跨区域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合作机制,双管齐下,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一体化,才能进一步发挥都市圈的同城效应和提升城市群的均衡发展。

  总体而言,与国外成熟的都市圈相比,目前我国都市圈发展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首先,从都市圈对于全国经济的贡献率来看,美国三大都市圈(纽约都市圈、洛杉矶都市圈及五大湖都市圈)国内生产总值占美国经济总量近70%,而我国长三角、京津冀和珠三角三大都市圈对全国经济的贡献率不足40%。跨国公司总部及高级生产者服务企业在纽约、伦敦、东京等大城市高度集聚,这些城市成为其所在都市圈的核心,也构成了全球城市网络中重要的管理和控制节点。其次,都市圈之间发展不协调。在改革开放初期区域倾斜发展战略的指导下,中国没有形成东中西产业联动发展合作机制,一定程度上甚至抑制了中西部地区都市圈的形成。最后,都市圈内部一体化程度较低。行政区划限制下的地域分割问题是阻碍我国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受行政区划的限制,都市圈内部还面临公共服务等多方面的问题,阻碍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在我国都市圈未来发展中,需要借重全球城市网络体系的重要节点来发展都市圈,不断提升竞争力。就目前而言,北京和上海是总部经济发育最好的城市,也最有机会形成世界城市及全球城市网络重要节点。以建设世界城市作为长三角、京津冀和珠三角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的发展目标,有利于我国都市圈加快建设融入全球价值链核心、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提升世界经济话语权。针对目前我国都市圈内部发展不均衡、经济联系较弱等问题,打破行政界限、加强区域协作、重视顶层设计,充分考虑区域性发展规划、环境治理与保护、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等一系列跨界需求,建立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协调机制是我国都市圈发展的重中之重。

  亚欧行无人机闯空中禁区呼格案再审结果不动产登记西部冰川萎缩股市年末躁动小年火车票今日开售廊坊幼儿园危房倒塌案3大疑问东三省人口流出习公祭日讲话谈吃空饷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上一篇:宜工集团——全国首台(套)秸秆综合处理一体化设备

下一篇: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立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常态化工作机制的意见

  • 首页
  • 咨询电话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