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亚太合作初心共享亚太区域一体化大市场的发展机遇

时间: 2023-11-29 03:06:35 |   作者: 伺服系统

技术数据

  2023年11月17日,习主席在美国旧金山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发表讲话《坚守初心 团结合作 携手共促亚太高质量增长》指出,“我们该秉持亚太合作初心,负责任地回应时代呼唤,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全面落实布特拉加亚愿景,建设开放、活力、强韧、和平的亚太共同体,实现亚太人民和子孙后代的共同繁荣”。讲话内容为推动亚太合作取得更多丰硕成果,共同打造亚太下一个“黄金三十年”提供了重要遵循。作者觉得,主要蕴含了以下六个方面深刻内涵。

  第一,不忘亚太合作初心:促进亚太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和经济稳步的增长。2023年美国旧金山APEC峰会,是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机制设立的“而立之年”即30周年。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设立的初心就是亚太经济体21名领导人聚集在一起讨论如何更好地激励亚太地区贸易和经济稳步的增长。2023年APEC高官会议主席劳拉·托德声称,旧金山APEC峰会不仅是向APEC经济体展示美国的机会,也是向美国展示APEC的机会。正如习主席所言,“亚太经合组织建立领导人定期会议机制以来,始终走在全球开放发展的前沿,有力促进了区域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经济技术发展、物资人员流动,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亚太奇迹’”。

  第二,APEC旧金山峰会需要建设开放、活力、强韧、和平的亚太共同体。以中美为例,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国别经济体,本着为了本国、为了世界经济复苏增长的角度,作为全球增长的引擎,中美更需要展现出大国的担当,亚太也需要肩负起更大的时代责任。据WTO《2023年世界贸易统计评论》统计显示,2022年中美商品出口达5.7万亿美元,中美商品进口达6.1万亿美元;从相对占比来说,2022年中美商品出口占到世界的23.3%,中美商品进口占到世界的24.2%。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别商品出口供应地,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别商品进口目的地。为此,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不确定性放大的情况下,中美两大国更需要从合作共赢走向共生共赢,以开放的心态求同存异、激发亚太经济活力,从合作共赢中找到发展的共同利益。只有亚太一起发展了,世界经济稳步的增长重新焕发出韧性,亚太经济体才能更好地打破贸易保护主义的藩篱,推动建设开放、活力、强韧、和平的亚太共同体,实现亚太人民和子孙后代的共同繁荣。

  第三,坚持创新驱动来赋能亚太经济发展动力。习主席在讲话中第一点就提到要“坚持创新驱动”,这是新形势下中国“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新时代的发展动力。中国“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直面新的信息技术发展新态势,一方面我国坚持创新在我们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另一方面,我国正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新兴数字产业,提升通信设施、核心电子元器件、关键软件等产业水平,利用数字化嵌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帮助亚太公司实现转型发展、创新驱动。总之,创新是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要顺应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加快落实《亚太经合组织互联网和数字化的经济路线图》,不断塑造亚太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更好为亚太经济发展赋能。

  第四,坚持开放导向来共享亚太区域一体化大市场的发展机遇。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正面临着潜在的中断风险和挑战。对此,我们始终强调,要“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坚定不移地高举WTO多边自由贸易的旗帜,大力倡导亚太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主张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与此同时,中国还正全方面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推动商签更多高标准自由贸易协定和区域贸易协定。这些为共享亚太区域一体化大市场的发展机遇作出中国方案、中国贡献。在推动亚太区域一体化大市场发展过程中,各国应以全面落实《亚太经合组织相互连通蓝图》为远景,以亚太区域一体化为市场驱动机制,坚定不移地持续推进多元平衡的贸易和投资开放;以亚太超大规模大市场为商品和要素的流通规模配置机制,推进互利共赢的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以亚太跨境资本流动便利化结算为能动催化机制,推进稳慎高效的金融开放;以构筑营商制度保障,推进亚太国际一流的营商制度环境。

  第五,坚持绿色发展来践行亚太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中国底色。在中国的具体实践中,始终强调的一个要点就是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体来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新时代中国积极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内涵之一;中国直面全球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自然灾害等频发的挑战,提出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大力推动建设美丽中国;落实2030年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锚定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些都为亚太经济体厚植了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中国底色。

  第六,坚持普惠共享来实现共同做大亚太发展蛋糕的目标远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促进一起发展”是中国对外发展从始至终坚持的原则。当前,我们一方面在国内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另一方面始终向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加强医疗卫生、科技教育、绿色发展、减贫、人力资源开发、紧急人道主义等领域对外合作和援助。如10年来,中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在120多个共建国家安排了2000多个援助项目,建立80多个经贸合作区,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培训所有的领域人才10多万人,使近4000万人摆脱贫困。中国还向70多个国家提供千余次紧急援助。这些既是对“联合国2030年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明确回应,也是习主席此次讲话中提到的“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让各国人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的具体实践,为亚太经济体共同解决全球发展赤字,努力实现亚太经济发展共同体的目标远景提供了中国力量。构建亚太共同体,各国应热情参加全球发展倡议,深化减贫、粮食安全、工业化、发展筹资等领域合作,共同做大亚太发展蛋糕,推动亚太合作取得更多丰硕成果,共同打造亚太下一个“黄金三十年”。

  (本文由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评估与对策研究(23ZDA032)”资助。)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面向未来,要逐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大家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2年我国数字化的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化的经济成为中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坚持以习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精准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习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础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逐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身个人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人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体系、传统产业与新兴起的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所有的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化的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稳步的增长和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引擎。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上一篇:双碳晚报|香港买卖所与北京绿色买卖所签署协作备忘录 上海:完善分布式发电商场化机制

下一篇:崇启海调停一体化丨以调促和 协同共治 崇启海调停一体化打开作业机制成效初显

  • 首页
  • 咨询电话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