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04-10 19:04:02 | 作者: 伺服系统
随着城镇和乡村居民生活水平慢慢地提高,生鲜食品消费需求持续不断的增加,对食品品质和安全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人民群众不仅要“吃得饱、吃得好”,而且要“吃得放心、吃得安全、吃得健康”,冷链物流慢慢的受到关注。
我国是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冷链物流市场潜力巨大,在市场需求和有利政策双重支撑推动下,实现了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据统计,“十三五”期间,我国冷库容量、冷藏车保有量年均增速分别超过10%和20%。截至去年,冷链物流市场规模超过3800亿元,冷库容量约1.8亿立方米,冷藏车保有量超过28万辆,分别是“十二五”期末的2.4倍、2倍和2.6倍左右。
目前,我国初步形成产地与销地衔接、运输与仓配一体、物流与产业融合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冷链物流设施服务功能不断拓展,全链条温控、全流程追溯能力持续提升。冷链甩挂运输、多式联运加快发展。冷链物流口岸通关效率大幅度提高,国际冷链物流组织能力明显地增强。但是,由于发展起步较晚、基础薄弱,我国冷链物流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从运行体系看,缺少集约化、规模化运作的冷链物流枢纽设施,覆盖全国的骨干冷链物流网络尚未形成。从行业链条看,产地预冷、冷藏和配套分拣加工等设施建设滞后,冷链运输设施设备和作业专业化水平有待提升,大中城市冷链物流体系不健全。
为解决我国农产品生产、消费相对分散与冷链物流规模化发展之间的矛盾,《“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提出“按照“政府支持、市场运作、资源整合、开放共享”的原则,采取改造与新建相结合、自建与合作相补充等方式,着力打造以“三网一平台”为主架构的供销合作社公共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网络。
“第一个网”,围绕“四横四纵”国家冷链物流骨干通道,统筹推进全系统骨干网建设。在农产品主产区,对接国家产地冷链集配中心,结合供销合作社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重点布局县域产地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按照“一个中心带动N个田头保鲜仓”的模式,提高农产品采后商品化处理和错峰销售能力;在消费集中地区,对接国家销地冷链集配中心,重点建设城市销地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开展中央厨房、生鲜电商、集采集配等业务;在重要集散地,重点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枢纽基地,推动有条件的枢纽基地打造成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充分的发挥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等大型冷链物流设施资源集聚优势,开展规模化冷链物流干线运输,提高冷链物流去程回程均衡发展水平。全力发展公路冷链专线、铁路冷链班列等干线运输模式,进一步提升铁路、水运、航空在中长距离冷链物流干线运输中的比重。规范平台型企业未来的发展,提高冷链物流信息共享水平,集聚整合货源、运力、仓储等冷链资源,提高冷链物流干线运输组织化、规模化水平。
“第二个网”,抓好省域网建设。由省级供销合作社统筹推进,因地制宜建设各具特色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省域网。完善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等集疏运体系,发展中转换装、区域分拨,推动冷链物流干线运输与区域分拨配送业务高效协同。以产销冷链集配中心为支撑,高效衔接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和两端冷链物流设施,构建干支线运输和两端集配一体化运作的区域冷链物流服务网络。鼓励物流公司延伸业务链条,强化综合服务能力,提供“干线运输+区域分拨+城市配送”冷链物流服务。
“第三个网”,围绕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城市群,推动省域网之间的融合对接和协同发展,形成区域网。统筹东中西部、南北方和城乡协调发展,密切农产品优势产区和大中消费市场联系,促进城市群、都市圈冷链物流资源优化整合和一体化运作。加强冷链物流与现代农业、冷链产品加工、商贸流通等产业融合发展,有效扩大中高端冷链物流服务供给,支撑带动相关产业做大做强做优。
“一个平台”,是搭建全国供销合作社农产品冷链物流公共服务信息平台,通过数字化赋能,实现供销合作社系统农产品冷链物流“一盘棋”。鼓励商会协会、骨干企业等搭建市场化运作的冷链物流信息交易平台,整合市场供需信息,提供冷链车货匹配、仓货匹配等信息撮合服务,提高物流资源配置效率。推动专业冷链物流信息平台间数据互联共享,打通各类平台间数据交换渠道,更大范围提高冷链物流信息对接效率。
创新冷链运输服务模式。引导冷链物流公司加强与果蔬、水产、肉类等生产加工公司的联盟合作。在产地鼓励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和冷链物流公司加强合作,提高“最先一公里”冷链物流服务能力,满足源头基点网络储运需求。培育一批产地移动冷库和冷藏车社会化服务主体,发展设施巡回租赁、“移动冷库+集配中心(物流园区)”等模式,构建产地移动冷链物流设施运营网络,提高从田间地头向产地冷藏保鲜设施、移动冷库等的集货效率,缩短农产品采后进入冷链物流环节的时间。
在销地,发展城市冷链配送专线、“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模式。抓终端零售网络“冷环境”建设,增强冷链配送能力。支持升级改造连锁超市、农贸市场、菜市场等零售网点,完善终端销售冷链配套设施。引导农产品流通企业加强供应链建设,完善产地仓、中心仓、前置仓等冷链设施,线上线下相结合促进冷链流通。鼓励第三方社会化冷链物流公司发展,推动冷链云仓、共同配送、零担物流等模式推广应用,提高冷链资源综合利用率。
抓好农产品冷链配送网络服务能力评估标准。建立冷链配送网络服务能力标准体系,开展关于产地田头冷链配送网络和城市配送网络标准研究,在农产品冷链配送网络总体设计、标准和法规中融入“三网一平台”新模式,完善冷链配送网络中配送中心间各交通方式服务能力标准衔接匹配,研究细化规划、工程建设、运营服务等不同阶段的服务能力技术参数,着重关注发布“移动冷库+配送中心”冷链配送网络建设指南,对于冷链配送网络中不同环节设置相应的运输配载评判能力标准,组织编制“移动冷库+配送中心”冷链配送网络建设规范标准,确定建设内容、工艺方法和流程。
推进销地冷链运输管理一体化。培育冷链多式联运经营人,统筹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和邮政快递,开展全程冷链运输组织,积极发展全程冷链集装箱运输。依托具备条件的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等开展中长距离铁路冷链运输,串接主要冷链产品产地和销地,发展集装箱公铁水联运。依托主要航空枢纽、港口,加强冷链卡车航班、专线网络建设,提高多式联运一体化组织能力。全力发展冷链甩挂运输,鼓励企业建立“冷藏挂车池”,有机融入公路甩挂运输体系,完善冷藏车和冷链设施设备共享共用机制,提高冷链甩挂运输网络化发展水平。
提升农产品冷链运输网络智能化发展水平。推动冷链基础设施智慧化升级。围绕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产销冷链集配中心等建设,加快停车、调度、装卸、保鲜催熟、质量管控等设施设备智慧化改造升级。鼓励企业加快传统冷库等设施智慧化改造升级,推广自动立体货架、智能分拣、物流机器人、温度监控等设备应用,打造自动化无人冷链仓。推动冷库“上云用数赋智”,加强冷链智慧仓储管理、运输调度管理等信息系统开发应用,优化冷链运输配送路径,提高冷库、冷藏车利用效率。推动自动消杀、蓄冷周转箱、末端冷链无人配送装备等研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