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06-08 02:26:26 | 作者: 新能源系列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命题,阐述了它的本质和特点,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具备极其重大指导意义,对我们国家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也具备极其重大指导价值。本文拟用“专业化本土实践”的概念来阐释我们国家社会工作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阶段的发展。所谓专业化本土实践,是指社会工作立足国情和本土实践,用专业化思路和方法处理具体问题的过程。
党的二十大报告说明,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这里的“既有……更有……”有着非常丰富内涵,它指出我们国家现代化与国际社会有相同之处,因而要借鉴外国现代化的经验教训,同时,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又有自己的特点,必须根据我们国家国情推进现代化进程。实际上,社会工作与现代化发展进程相伴随,看待中国社会工作发展也必须理解“既有……更有……”的含义。在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中,我们既要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也要根据我们国家国情和社会问题,努力建构适合中国式现代化要求,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进步,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的社会工作模式。
“既有”和“更有”是结合关系,而不是排斥关系。“既有”强调共性或一致性,“更有”强调个性或特殊性。我国是现代化的后来者,许多在西方发达国家出现的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社会分化、世俗化等现象,在我国也会出现。随着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社会保障(福利)制度和社会工作制度在发达国家得到较快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工作事业也有了一定发展,这是现代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共性。但是,即使是共同的东西,在我国也可能与西方发达国家不一样。这种不同可能是现代化发展阶段的原因,也可能是政治制度、文化传统、社会结构等方面的问题导致的。强调这种差异和不同,就是强调“更有”。
我国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也要考虑其“既有”和“更有”的关系,要辩证、具体地思考和处理好两者关系。从一般意义上来说,中国式现代化新进程中社会工作领域的“既有”和“更有”,可以视为专业化与本土化及本土性的关系。社会工作的专业化是全球社会工作发展中一般的共有特征,是与现代化相伴随或相适应的解决民生问题的方法,是一套经过实践检验的、一般的社会工作价值观和工作方法,全球社会工作的定义指出了这一点。尽管各国各地的情况不同,但是,尊重人、帮助困弱者、追求社会公平正义与合理的社会秩序绝大多数都是一致的。这是现代化进程中应该追求和遵循的。然而即使如此,各国各地实现以上描述的目标的程度和方式也不同。基于一般共识,面向本国本地具体实际解决现实问题,是社会工作的基本实践原则,这就是社会工作的本土化。此外,有的国家有自己特殊的政治制度、文化传统、社会结构,在历史上形成了自己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这一些方法与现代化进程并不互相排斥,就会构成独特的解决现代民生问题的方法。强调这一些方法的特殊性和有效性,就是强调“更有”。
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新阶段,我们国家社会工作的发展既要强调专业化,也要重视本土化和本土经验。要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就要在发展的基础上,以人民为中心、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好困弱群体、低收入群体和广大民众的基本生活问题,既要重视运用政策手段解决一般性民生问题,也要重视解决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个别化问题,做到精准服务,以切实处理问题,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在这方面,专业社会工作能发挥独特作用,为民服务的专业化将有利于服务质量的提高,产生更好的社会效果。当然,社会工作的专业化绝不是对外国经验的照搬照抄。我国有广大社会认可的 “为人民服务”理念,有群众工作的经验,专业社会工作与本土社会工作经验相结合,进行专业化本土实践,就能更有效地参与新发展阶段的社会建设,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发展。
(作者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名誉会长,中国社会工作学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