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01-03 21:57:55 | 作者: 新能源系列
历经36个年头,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对比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是“一体化”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一体化”到底是什么?长三角一体化要实现怎样的目标?企业、居民等对“一体化”的理解是什么?6月18日下午,“长三角一体化.城市治理”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多位学者围绕长三角一体化高水平发展进行探讨,讨论认为,除了从实践上不断探索,长三角一体化更需要理论创新和支撑,长三角一体化概念要逐步规范,从学理上对长三角一体化及系列问题进行阐述,推动产生前瞻性理论成果,进一步为长三角一体化高水平发展建言献策。
自2018年上升为国家战略后,“长三角一体化”按下了加速键,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效。推进基础设施相互连通成为长三角一体化高水平发展最直接的助力,具体路径上,交通一体化、空间一体化、产业一体化以及功能一体化都在全速推进。
长三角一体化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是由供给侧决定还是需求侧决定?从需求侧角度看,老百姓心目当中的高质量“一体化”是什么?居民满意度如何?“高质量经济发展意味着社会公共服务配套改革要跟上。长三角城市应该合作联动,减少壁垒,高效相互连通,实现社会服务共通共享。”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教授赵红军指出,高质量一体化包含五个核心要素:低成本、宜居、可竞争、高效的政府服务和智慧城市。
企业家、老百姓对“一体化”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如何?实现长三角一体化高水平发展不仅要从宏观角度施策,还要从微观角度进行倒推。上海财经大学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学良指出,“一定要从企业微观角度,倒逼政府来做,现在政府想得前,做得前,涉及政府和市场关系,有时候政府太前了,解决短期问题,但是很多时候长时间来看对长三角一体化也不是好事情。最根本动力来自于市场,来自于企业家和居民的倒推。”
赵红军团队通过问卷调查和走访调研发现,72%的调研对象认为“一体化”是有成效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其中居民最直观的感受是交通一体化。“老百姓对一体化的期待非常高,交通、医疗、社保、科学技术创新、文化教育问题等公共服务一体化中,文化教育需求非常高,医保一体化在一些城市在做,但是远远不足,身份证异地办理在长三角还未完全普及,公共服务资源在上海很高,在周边城市却依然很低。”赵红军指出,政府公共服务建设在未来长三角一体化方面潜力很大,“退休社保,异地办理社保,报销补贴、公交卡使用等社会公共服务异地实现,毫无疑问是长三角一体化未来发展趋势。”
“长江三角洲”概念经历了漫长的演化一直延续到今天,地理意义、经济意义并不一样,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地理学家对长三角认知也不一样。强调市场一体化,要素的跨行政边界流动是长三角一体化在经济方面的诉求,“这些涉及到行政边界、地理边界、社会文化边界、经济边界耦合问题,社会文化边界是底层,经济边界活跃程度更快,对行政调整有诉求,但是行政边界很难做调整,重点是通过市场一体化怎么使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促进要素流动更加有效,社会更加公平。”张学良指出。
怎样在要素自由流动和地方政府属地管理之间实现平衡?这是长三角一体化的难点。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陈建军强调了实现更高质量一体化的两个重点,经济领域和区域合作,“区域合作更重要,这是中国特色一体化本质所在,恰恰也难在区域合作,既要有地方政府属地管理,又不能阻拦要素自由流动,这是长三角一体化的永恒命题。高质量包含两个维度,一个是效益,另一个公平。长三角一体化最傲人的成果不是效益而是公平。”
结合在地方政府调研的经历,张学良指出了思想上对长三角一体化进行认同也很重要,“交通、医疗等公共基础设施可以逐渐完备,更重要的是‘思想一体化’,十年来大家的思想观念变化不是很大,还是按照城市户籍来界定,很少会有共同身份认知‘长三角人’,所以怎样从思想方面推进接轨,地方领导思想要接轨,民间思想接轨等都需要重视。”
长三角一体化可以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借鉴什么?粤港澳大湾区既是城市群,又是区域(湾区)经济,也是两个以上都市圈的组合体,从都市圈的视角,研究、规划粤港澳大湾区,有着比城市群更加具体而微的意义,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嘉华教授陈宪认为,对比粤港澳发展,以都市圈发展来推动长三角一体化是未来的方向。
“长三角一体化包含三省一市,实际上一体化不一定要从这么大空间来讲,可以从区域内部进行规划,若干个都市圈里的一体化就是长三角一体化,所以更加需要在长三角内部推动都市圈规划。”陈宪认为,创新生态和产业生态也是都市圈发展的重要推动,中国大部分地方没形成创新生态和产业生态,长三角是例外。一个都市圈的创新生态、产业体系、产业链和营商环境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奔走于1小时通勤圈的广大从业者,他们是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有生力量。
关于都市圈空间规划和行政区划的冲突,陈宪也作了说明,都市圈的物理空间,不同于以行政区划界分的空间范围,它具有一定弹性或张力的,亦即某个城市(镇)可能在一个都市圈的集聚和辐射范围,也可能同时在另一个都市圈的集聚和辐射范围。某些地理位置特殊的城市,会同时受到两个以上都市圈的影响,如江苏省宜兴市和上海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和杭州都市圈的空间距离大致相等,它可能同时是这三个都市圈的一部分。杭州做都市圈规划,南京做都市圈规划,这是在省范围里面,不涉及边上行政区划。上海做都市圈遇到行政区划上的困难,因为昆山、泰昌在上海都市圈,范围涉及江苏、浙江,行政区划和都市圈规划出现了碰撞。要尽快出台上海都市圈规划,提振信心,促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