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至5月,结合学校学风建设相关安排,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积极制定学风建设方案,开展“八大助力计划”营造良好学风。其中,在思想引领、专业自信提高方面,策划开展“能源向未来”前沿创新系列学术讲座,面向全体研究生、本科生进行能源形势政策介绍、电厂实际问题分析、“碳达峰 碳中和”研究探讨等相关讲座。4月28日、5月6日以及5月26日,分别举办了题为《新能源发展现状、趋势及友好并网技术创新》、《“碳中和”的社会学畅想》、《面向节能减碳的能效评价指标计算方式》的学术讲座。讲座立足学院党委共建合作,由学院研究生会承办,分别邀请了冀北电科院智能电网与新能源所所长吴林林、中央民族大学社会学系范叶超和冀北电科院锅炉所副所长赵振宁为主讲。学院党委书记肖万里、团委书记张冬月参会主持,共计千余名学生在线聆听。
在《新能源发展现状、趋势及友好并网技术创新》讲座中,吴林林老师从新能源发电基本知识、国内外新能源现状及趋势、新能源友好并网技术创新三方面介绍了新能源发电的发展状况,通过国内外对比介绍我们国家新能源发电取得的成绩,结合双碳目标展望新能源发展前途。讲座从提升新能源抗扰性和支撑性角度,介绍新能源四方面友好并网技术。吴林林老师对待学术严谨,讲座中处处都存在新观点、新方向,内容丰富,生动形象。此次讲座使大家对新能源发电发展有了初步的了解,扩展了同学们的视野。
在《“碳中和”的社会学畅想》的讲座中,范叶超老师提出“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既需要技术层面的创新突破,也呼唤社会层面的深刻变革。作为一门致力于探索人类社会生活奥秘的学科,社会学为何会介入气候变化研究,又是从什么角度看待“碳中和”可能引领的社会变迁的?低碳技术的社会推广又会面临哪些社会壁垒?如何替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减碳”?通过介绍国际社会学界在气候变化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范老师对以上问题逐一予以解答。在讲座中,范叶超老师用自己特有的亲和力和对学术严谨的态度吸引了各位同学仔细聆听。讲座结束后,同学们也线上提出了“怎么样才能解决垃圾分类知行难合一”等问题和老师进行交流,范老师耐心地进行了解答。本次讲座引导同学们关注交叉学科研究的成果,为同学们从人文社科角度关注“碳达峰 碳中和”开启了新窗口。
在《面向节能减碳的能效评价指标计算方式》讲座中,赵振宁老师提出发电厂经济技术指标的统计与分析是我国发电厂节能工作重要的部分,对我国的节能工作有很大影响。赵振宁老师解释了各种不同系统条件下煤耗计算方式,并提出“节能工作四部曲”,回答了“为什么发电的同时要供热”等问题。通过本次深入细致的讲座大家受益匪浅。同学们都表示从中学到了许多实用性的知识,了解了一线工作的概况,为提早适应工作、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能源向未来”系列学术讲座既涉及传统火力发电内容,又有新能源的探讨,还涉及交叉学科思考,不仅充实了同学们的专业相关知识,更扩展了学术视野。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开展讲座兴趣调查和学风意见建议征集,尽力为同学们提供更多交流学习平台,引导学生树立专业自信和行业自信,努力为能源强国和“双碳目标”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