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要求
4. 报告指出,在过去五年,全省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万多个,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把得更牢。
5.《报告》指出,在过去五年,全省共484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00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3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
6.《报告》指出,在过去五年,我们坚持敢为人先、坚定深化改革开放,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活力激发迸发。推出700多项改革创新举措,机构改革全面完成,省级行政权力事项保持全国最少,各种类型的市场主体数量翻一 番以上。
7.《报告》指出,在过去五年,我们坚持扬皖所长、坚定贯彻国家战略,区域协调发展共进共赢。安徽正式成为长三角成员,苏皖合作示范区加快建设,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建设全面推进。
8. 《报告》指出,在过去五年,我们坚持创新驱动、坚定科技自立自强,部分领域实现并跑领跑。全国首个国家实验室挂牌组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大科学装置数量位居全国前列,省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建成32家,区域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稳居全国第 1 方阵。
9.《报告》指出,在过去五年,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获批建设,全省进出口总额突破5000亿元。
10.《报告》指出,今天的安徽,能级之变前所未有,经济总量今年将突破 4 万亿元,由“总量居中、人均靠后”迈向“总量靠前、人均居中”,跨上了以前可望而不可及的台阶。
11.《报告》指出,在未来五年,要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经济强的 创新 安徽。
12.《报告》指出,在未来五年,要坚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建设格局新的 共进 安徽。
13.《报告》指出,在未来五年,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建设环境优的 美丽 安徽。
14.《报告》指出,在未来五年,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设活力足的 开放 安徽。
15.《报告》指出,在未来五年,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建设百姓富的 幸福 安徽。
16.《报告》指出,在未来五年,为进一步健全高标准市场体系。要发挥“亩均论英雄”改革的牵引作用,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用最快的速度让最好的项目获得最优的资源要素。
17.《报告》指出,在未来五年,坚持法治化、专业化、国际化,打造治理能力强的开放型、服务型、效率型政府。
18.《报告》指出,在未来五年,坚持 人民至上 ,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包容性。
19.《报告》指出,在未来五年,强化 人才 强省、科技强省鲜明导向,加快科学技术创新攻坚力量和成果转化运用体系建设,把更多创新成果就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21.大会的主题是: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忠诚尽职、奋勇争先,全面强化“两个坚持”、全力实现“两个更大”,共同谱写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新篇章,为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贡献安徽力量。
22.《报告》指出,在过去五年,巩固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深入开展“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 和党史学习教育,组织并且开展“讲看齐、见行动”学习讨论。
23.《报告》指出,在过去五年,全国首个国家实验室挂牌组建,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 取得重大进展,大科学装置数量位居全国前列,省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建成32家,区域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24.《报告》指出,在过去五年,我省启动实施科学技术创新攻坚计划,量子通信、动态存储芯片、陶铝新材料、超薄玻璃等领域实现并跑领跑, 墨子号 、九章、祖冲之号、人造太阳等重大科学技术成果世界瞩目。
25.《报告》指出,在过去五年,我省实施新时代江淮英才计划,人才资源总量接近 1000 万人。
26.《报告》指出,在过去五年,合肥经济总量过 1 万亿元,合肥都市圈、皖江城市带、皖北地区、皖西大别山革命老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水平整体提升。 700 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新市民。
27.《报告》指出,在过去五年,粮食生产实现“ 十八连丰 ”,2000多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8000多个美丽乡村中心村提档升级,江淮大地铺展出乡村全面振兴的崭新画卷。
28.《报告》指出,在过去五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化拓展,中国好人榜人数连续 12 年居全国榜首,地级全国文明城市总数居全国第 2 位。
29.《报告》指出,在过去五年,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获批建设,全省进出口总额突破5000亿元。连续 3年 成功举办世界制造业大会,2019年习亲致贺信。
30.《报告》指出,在过去五年,商合杭高铁、芜宣机场、中安联合煤化一体化等项目建成运营,引江济淮、新桥机场二期、安九高铁等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高铁营运里程居全国第 1 位。
31.《报告》指出,在过去五年,我省三甲医院实现省辖市全覆盖,社保待遇水平稳步提高,人均预期寿命提高 1 岁。
32.《报告》指出,在过去五年,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全面加强,《觉醒年代》等精品力作获得国家级奖项。
33.《报告》指出,着力提升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 退伍军人 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开展创业安徽、技能安徽行动,积极发展新就业形态。
34.《报告》指出,切实弘扬优良作风。常态化开展“ 我为群众办实事 ”,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推行基层党建重点考核信访工作制度,使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融洽。
35. 《报告》指出,切实深化反腐败斗争。一体推进“ 三不 ”体制机制建设,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
36. 《报告》指出,这五年,我们坚持高举旗帜、坚定践行“两个维护”。把学懂弄通做实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巩固深化“ 两学一做 ”学习教育成果,深入开展“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组织并且开展“ 讲看齐、见行动 ”学习讨论。
37. 《报告》指出,今天的安徽,能级之变前所未有,经济总量今年将突破4万亿元,由“ 总量居中、人均靠后 ”迈向“ 总量靠前、人均居中 ”。
38. 《报告》指出,在过去五年我们坚持“三严三实”、坚定全面从严治党,政治生态净化优化。开展“ 讲重作 ”“ 讲严立 ”“ 三个以案 ”警示教育等,毫不松懈纠“ ”、树新风。
39. 《报告》指出,习强调,“时代是 出卷人 ,我们是 答卷人 ,人民是 阅卷人 ”。
40. 《报告》指出,习考察安徽时,要求我们“坚持 改革开放 ,坚持 高水平质量的发展 ,在构建以 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国内国际双循环 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大作为,在加快建设美好安徽上取得新的更大进展”。
41. 《报告》指出,在未来五年,我们肯定要把全面强化“ 两个坚持 ”、全力实现“ 两个更大 ”作为践行“ 两个维护 ”的政治检验,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坚决做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安徽见行动”。
42. 《报告》指出,在未来五年,安徽省突出市场需求、产业高质量发展、产品竞争,扩容升级科学技术创新攻坚计划,实行“ 揭榜挂帅 ”“ 赛马 ”“ 定向委托 ”等制度,扩大优质科技成果供给。
43. 《报告》指出,在未来五年,我省要强化科学技术体制机制改革,构建绩效导向的科技资源配置机制,完善“ 人才团队 + 科技成果 + 政府参股 + 股权激励 ”模式。
44. 《报告》指出,在未来五年,要完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推进“ 5 分钟便利店+ 10 分钟农贸市场+ 15 分钟超市”便民生活圈和15分钟健身圈、阅读圈建设。
45. 《报告》指出,在未来五年,要促进农业高质高效,深入实施“ 藏粮于地 、 藏粮于技 ”战略,坚决遏制耕地“ 非农化 ”,防止“ 非粮化 ”。
46. 《报告》指出,在未来五年,常态化开展惩治涉黑涉恶腐败和“ 保护伞 ”工作,深入推动“ 村霸 ”和基层腐败问题专项整治。
47. 《报告》指出,我省要深入贯彻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完善党委全会、常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机制,做到讲政治、知敬畏、守规矩、守底线,坚决防止“ 七个有之 ”、做到“ 五个必须 ”。
48. 《报告》指出,坚决维护习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逐步的提升 政治判断力 、 政治领悟力 、 政治执行力 。
49. 《报告》指出,坚决贯彻落实习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自觉对标对表,及时校准偏差,党中央提倡的 坚决响应 ,党中央决定的 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 坚决不做 。
50. 《报告》指出,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加强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打造城市“ 里子 ”工程,实施安徽水网工程;深化“ 铸安 ”行动,科学有效推进防灾减灾救灾。
51. 《报告》指出,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保证 行政权 、 监察权 、 审判权 、 检察权 依法正确行使。
52. 《报告》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大力实施 风险隐患排查 、 阵地管理提升、明显问题整治 三大行动,压紧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53. 《报告》指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接续推进农村环境“ 三大革命 ”、“ 三大行动 ”,用“绣花”功夫建设美丽乡村。
54. 《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工作,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按照“ 政治机关 、 国家权力机关 、 工作机关 、 代表机关 ”新定位依法行使职权,健全保证宪法全方面实施的体制机制。
55. 《报告》指出,完善 初次分配 、 再分配 、 三次分配 协调配套政策体系。实施城镇和乡村居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和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计划,提高职工工资占生产总值和企业收益比重。
56. 《报告》指出,在未来五年,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解放思想、奋勇争先,知重负重、攻坚克难_。
57. 《报告》指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一体建设法治安徽、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推动法治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58. 《报告》指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全省域、全过程、全方位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59. 《报告》指出,深化苏皖合作示范区建设,推动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建设取得突破性成果,全省各区域各领域都要与沪苏浙建立__紧密型__、__互补型__合作关系。
60. 《报告》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大力实施风险隐患排查、阵地管理提升、明显问题整治三大行动。
61. 《报告》指出,坚定不移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紧扣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更好凝聚正能量、提振精气神,增强安徽文化归属感,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62. 《报告》指出,坚定不移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全方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推动安徽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
63. 《报告》指出,支持县域发展特色产业集群,打造一批制造强县、农业强县、商贸强县、文旅强县。
65. 《报告》指出,支持滁州、马鞍山、宣城、铜陵、池州建设长三角中心区现代化城市。
66. 《报告》指出,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劳动精神,鼓励勤劳创新致富。
67. 《报告》指出,“三地一区”,即坚定不移打造具备极其重大影响力的科学技术创新策源地、新兴起的产业聚集地、改革开放新高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
68. 《报告》指出,统筹推进河湖长制、林长制、田长制、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监督长制,全面建设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
69. 《报告》指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
70. 《报告》指出,在过去五年,2016年4月、2020年8月,习两次亲临安徽考察。
71. 《报告》指出,今天的安徽,能级之变前所未有,经济总量今年将突破4万亿元 ,由“总量居中、人均靠后” 迈向“总量靠前、人均居中”,跨上了以前可望而不可及的台阶。
72. 《报告》指出,在未来五年,我们要大力弘扬改革创新 、敢为人先的小岗精神,重整行装再出发,把改革开放推向深入。
73. 《报告》指出,在未来五年,加快建设 经济强 、 格局新 、 环境优 、 活力足 、 百姓富 的现代化美好安徽,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74. 《报告》指出,在未来五年,切实把忠诚践行“两个维护”作为根本政治要求,坚决维护习__党中央的核心__、__全党的核心__地位,坚决维护 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
75. 《报告》指出,在未来五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 ,防止“非粮化”。
76. 《报告》指出,在未来五年,推进 合肥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芜湖专业航空货运枢纽港、宿州黄淮海智慧物流产业园建设,培育流通大市场和现代物流企业。
77. 《报告》指出,在未来五年,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__全领域__、__全省域__、 全过程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78. 《报告》指出,习指出,“安徽是一块红色的土地,也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热土”。在新的征程上,只要我们按照习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认认真真干、扎扎实实做,拉高标杆、扬长补短,迅速扩大科学技术创新、新兴起的产业、生态资源、交通区位等优势,持续缩小地区、城乡、收入三大差距,就一定能实现创新安徽、共进安徽、美丽安徽、开放安徽、幸福安徽的奋斗目标!
79. 《报告》指出,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安徽以“ 三山三江二湖 ”闻名天下,在未来五年,我们要把好山好水守护好,让绿色成为安徽最动人的色彩!
80. 《报告》指出,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淮河(安徽)生态经济带、环巢湖湿地群、骆岗中央公园启动建设,长江“十年禁渔”全面落实,河长、湖长、林长、田长、生态环保专项监督长制度全方面推进,森林覆盖率超过 30% ,扬子鳄放归自然、野生江豚逐嬉长江、东方白鹳再现巢湖。
81. 《报告》指出,平安建设连续10年进入全国先进行列,信访秩序持续向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向立体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拓展,生产安全、食品药品安全形势稳定向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胜利。
82. 《报告》指出,今天的安徽,能级之变前所未有,经济总量今年将突破4万亿元,由“总量居中、人均靠后”迈向“总量靠前、人均居中”,跨上了以前可望而不可及的台阶。
83. 《报告》指出,必须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根本保证,切实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逐步的提升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和水平。
84. 《报告》指出,加快建设能源、人工智能、大健康、环境、未来技术、数据空间等研究院。全省新建20个以上前沿交叉研究平台、100个以上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高标准建设合肥滨湖科学城。
85. 《报告》指出,坚定不移打造具备极其重大影响力的新兴起的产业聚集地。坚持高端引领、龙头带动,优化产业生态,促进产业链提质扩量增效,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加快打造制造强省。
86. 《报告》指出,实施碳达峰行动,加强低碳零碳负碳重大科学技术攻关和成果推广应用,争创国家能源综合改革创新试点省,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碳达峰碳中和试点示范。
87. 《报告》指出,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发展慈善事业。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鼓励勤劳创新致富。支持有条件的市县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
88. 《报告》指出,加强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提档升级县城公共服务设施,建成一批经济强镇,规范健康发展特色小镇。支持县域发展特色产业集群,打造一批制造强县、农业强县、商贸强县、文旅强县。
89. 《报告》指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解决新市民、青年人住房困难问题。
90. 《报告》指出,要创新民生工程建设模式,加大交通违法整治、公共交通优化、停车场位配建力度,加强和改进住宅物业管理,完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推进“5分钟便利店+10分钟农贸市场+15分钟超市”便民生活圈和15分钟健身圈、阅读圈建设。
91. 《报告》指出,要强化食品药品全链条质量安全保障,支持学校食堂、网络餐饮“阳光厨房”建设。
92. 《报告》指出,要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推进皖浙粮食产销合作,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大力推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发展智慧农业,创建一批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93. 《报告》指出,要坚持大统战工作格局,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积极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
94. 《报告》指出,要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守护平安”行动,常态化机制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
95. 《报告》指出,要加强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建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级融媒体中心,持续开展“举旗帜·送理论”宣传宣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理论传播矩阵。
96. 《报告》指出,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
97. 《报告》指出,要坚定不移落实重大国家战略。充分的发挥左右逢源、通江达海等优势,在深化区域合作中增强发展动能、拓展发展空间。
98. 《报告》指出,要砥砺奋发图强的干事热情,树立雄心壮志,把工作当事业、把岗位当舞台,全方面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使发展的每一步都出色、出彩、出众。
99. 《报告》指出,要实施城镇和乡村居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和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计划,提高职工工资占生产总值和企业收益比重,适当提高公务员特别是基层一线公务员及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基层职工工资待遇。
100.《报告》指出,要高水平打造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全方面开展与沪苏浙城市间结对帮扶,提高与沪苏浙共建合作园区发展水平,深化南北结对共建,实现皖北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规模三年倍增。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